课堂上毫无预兆的晕倒,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回想过去大半个月的惊险历程,23岁的武汉女大学生何欣(化名)迄今仍心有余悸。“感谢所有为我做心肺复苏的同学、老师和校医院的医生们,以及全力救治我的武大中南医院的专家,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3月26日,何欣与家人在出院时为医护团队献上锦旗时袒露心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教科书式急救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2月27日晚7时25分,武昌某高校研究生何欣在课堂上突然晕倒,意识全无,心脏骤停,周围的同学立即拨打了120。在等待救护车赶来的10分钟内,校医院医生在专科联盟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鲁志兵教授团队指导下,和同学们一刻不停地为她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正是这一举措,为何欣的生命延续争取了宝贵时间。
救护车上,急救人员接力为何欣进行抢救与对症治疗,在晚上8时到达最近的医院时,何欣的心跳已经逐渐恢复,但并未脱离生命危险。随后,何欣被送入ICU。因其存在心脏骤停情况,并伴有室颤、血压不稳等危急情况,医生立刻联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和心内科请求支援。
病情危急,上ECMO迫在眉睫。中南医院急救中心ECMO团队接到通知后,数分钟内准备完毕,携带移动ECMO奔赴何欣所在医院ICU进行抢救。准备上机程序、插管……1个小时后,ECMO成功运转,何欣的生命体征得以维持。
在医院的紧急协调下,何欣被顺利转运至武大中南医院急救中心。
遭遇心脏“电风暴”全力抢救挽回生命
进一步检查,何欣被确诊为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这种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若未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死亡率非常高。抢救过程中,何欣出现了反复的恶性心律失常。幸好在前期有心肺复苏的基础以及ECMO的支持,经过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何欣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3月5日,好消息终于传来:女孩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心脏功能恢复正常,顺利撤下了ECMO。
3月6日,何欣的意识逐渐清醒,回应了医护人员的各项指令。看到这一幕,家属欣喜万分,医护人员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意味着何欣有极大希望恢复意识,完全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持治疗,何欣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能够与人正常交流沟通,能下地了……专家再次为她进行了评估,认为何欣的身体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达到出院标准。
3月26日一早,何欣顺利出院,她和母亲送上锦旗表示感谢。“很幸运能有这样的结果,谢谢大家!”回顾抢救过程时,何妈妈哽咽了。
学习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武大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倪绍洲医生介绍,心脏骤停极其凶险,绝大多数患者即使生命抢救下来,也只有不到10%的概率可以恢复意识。“小何能恢复如此之好,现场第一时间的心肺复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多名师生献血4100毫升,为她后续救治提供了极大帮助。”倪绍洲表示,回顾整个救治过程,基层医务人员、学生正确掌握急救知识并在实际中主动实施心肺复苏,医院间的积极沟通协作以及ECMO及时上机等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据了解,何欣的同学能够正确运用心肺复苏知识挽救她的生命,与平日里的生命培训密不可分。从2019年起,武大中南医院心内科已在多个高校开展专科联盟建设,定期开展了多场心肺复苏培训,并建立了多渠道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
该院心血管内科鲁志兵教授介绍,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会脑死亡。心肺复苏可以尽快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挽救生命;同时能够在紧急时刻防止脑细胞缺氧导致脑死亡的严重后果。“在专业的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有效实施心肺复苏,是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他呼吁市民,积极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能在危急时刻进行关键的救助,挽救身边人的生命。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