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今天是国际家庭日,一场分享沙龙聚焦“AI时代如何养娃”

AI挑战下,家庭教育如何“与时俱进”

2024年05月15日 16:16:55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星

人工智能(AI)已深入社会生活多个角落,家庭教育如何适应这一时代变革?今天是国际家庭日,围绕当下热门家庭问题——“AI时代,如何养娃”,近日,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的一场分享沙龙上,与会专家热议一个随之而来的新问题:AI挑战下,家庭教育如何“与时俱进”。

走出传统教育的惯性,为发展适度“留白”

“以前,很多家长认为,想办法把孩子送进好的大学,将来大概率会有好工作,会有幸福的后半生。现在,面对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AI领域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再优秀的学生恐怕也无法在AI面前具备明显优势,家长应为孩子的未来作更多规划与思考。”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贺岭峰率先抛出观点。

在贺岭峰看来,当下家长之“难”,首先是因为传统教育的惯性还在,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其次是在不确定的未来,家长既要保护好孩子,避免过大的压力,又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社会过得更好,希望在当下“学习更多的本领”。

“对现在成绩好的孩子来说,家长更要保持一种担忧。这些孩子在传统教育中是成功者,在学习上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但他们适应未来世界变化的难度可能比别的孩子更大。”贺岭峰直言,家长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面对未来,擅用AI的孩子肯定会胜过不擅用的孩子。

那么,如何帮孩子培养AI时代所需要的品质?在贺岭峰看来,当前,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对未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不要“死盯”书本知识,尽可能给孩子留出自我空间,培植自我提升力,让他们拥有自己选择未来的机会。“好的家庭教育要学会为生命留白,为孩子的成长留出一些空间、时间和机会,没准他就会从直觉、梦想、想象和灵光一现中获得新的提升。”

面对“网络原住民”,家长也要“学习、成长”

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一些工作岗位开始被AI替代。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需要时代新解。在心理学博士杨金鑫看来,AI是整个人类智慧的集合,单个个体很难“打败”AI,但个体的独特性恰在于独有的生命体验,“相较庞大的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是最小的教育空间。它灵活、高效,具有高适应性。对天生具有创造力的儿童来说,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帮助他们释放创造力。”

杨金鑫补充说,从家庭教育视角看,家长要尽可能避免“内卷”,让孩子减少“同质化竞争”,多让他们参加能释放创造力的学习和体验,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和思考上。

“此外,家长也要保持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关注当下的变化。现在的孩子都是互联网原住民,很多网上的新技术和新工具一出现,孩子们很快就会用了,身为家长,应该陪着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杨金鑫表示,这是家长特别需要“与时俱进”的。

“AI时代已经在明显改变着学校教育的重点,很多学校的教学已经从单纯的传道授业,变为越来越关注能力的培养。相应地,对家庭教育而言,首先要帮孩子培养的能力就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长无法一直陪伴孩子,要尽早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逐渐掌握在生活中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在《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魏志慧看来,要让一个孩子变“聪明”意味着两种能力的同时提高:既掌握那些成型的知识,又具备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技能。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会长王伯军则提醒,在日新月异的AI时代,一方面家长要抓住机遇,深入了解AI,充分学习和利用新技术,为孩子创造更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防范AI带来的风险,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刘欣蕊
  • AI时代
  • 家庭教育
  • 早期教育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