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主打稿件

深中通道加速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

2024年07月08日 10:19:5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图为深中通道通车首日,车辆有序通行。

人民视觉

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当日,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以及深中机场专线同步开通。据悉,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往返深圳机场的巴士每天共72班次。图为旅客在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值机区办理业务。

中新社记者 陈 文摄

6月30日15时,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圳)中(山)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此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有力促进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各项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跨越海洋见证通途

“站在自己参与建设的深中通道大桥上,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看待这座雄伟的工程,我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1999年出生的湖南衡阳小伙子雷健,大学毕业后便投身深中通道大桥的建设,成为深中通道深中大桥西索塔的一名技术员。

与雷健并肩作战的,是来自天南海北的万余名建设者,他们为了同一个梦想,相聚茫茫伶仃洋。历经7年前期研究、7年艰辛建设,他们铸就了深中通道海上天路、海底长城,用智慧铺下了海底隧道的节节钢壳,用匠心搭起了跨海大桥的条条缆索。

“读书时观看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觉得非常震撼,我为那些参建者感到骄傲,所以毕业后我就决定来到这里工作。”谈及加入深中通道建设的原因,雷健如是说。

由于工程离岸,刚参与工作时,雷健面对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手机信号不太好,阳光又很强烈,我被晒得很黑。”雷健说。

虽然刚开始不适应,但很快雷健就习惯了。“下班后,同事们会一起聊天,领导们也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时常交流,让我们减轻压力。”雷健说。

参与深中通道建设的过程中,让雷健印象最深的是看着199根“中国芯”被拉起。这里的“中国芯”指的是深中大桥所使用的主缆钢丝,它是目前国内强度等级最高的悬索桥主缆钢丝。

深中大桥上下游共设两根主缆,单根主缆由199根索股组成,每股又由127根高强钢丝组成,长约3公里、重约90吨,可承担极限拉力高达740吨,是已通车运行的南沙大桥的1.5倍。

为让悬索桥“生命线”更强劲、更耐久,深中通道项目建设者经过三年多的试验探索,实现了“中国智造”的再突破,主缆强度由1960兆帕直接提高到2060兆帕,耐久性得到极大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负七年日与月,一桥飞架跨伶仃。深中通道历时7年建设,项目团队研发形成了15项世界首创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大国重器,创造了10项“世界之最”。

作为参加过深中通道建设的一员,如今雷健正奋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超级工程狮子洋通道的狮子洋大桥上。

深中“鹊桥”情满珠江

2023年4月,殷先生因工作变动迁往珠海高新区,与住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女友栾女士开启了异地生活。

每周五的晚上,是殷先生最期盼的时刻。他匆匆下班,乘坐两个多小时的巴士,穿越珠江之畔璀璨灯火,只为早些与女友相聚。在每周一的清晨,殷先生又不得不告别女友,踏上返回珠海高新区的路途,开启忙碌的一周。

在大湾区,像殷先生、栾女士这样的“周末恋人”“周末夫妻”并不少见。

此前,殷先生在从珠海搭乘顺风车前往深圳时,遇到一位与之境况类似的顺风车车主。该车主平时在珠海工作,只有周末才能返回深圳与爱人、孩子团聚,这样的状态已持续了五六年。

每周一次的相聚、每月八次的奔波、每年近百次的往返……这曾是殷先生与栾女士异地生活的常态场景,如今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发生了改变。

异地生活开启后,殷先生、栾女士时刻关注深中通道最新建设进展,并终于在今年等到了深中通道6月30日通车的消息。

经过深思熟虑,两人最终决定在马鞍岛安居。该岛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的起步区,是深中通道登陆中山市的第一站。

如今,殷先生、栾女士每天下班后都可以回家相聚。早晨,栾女士乘坐跨市公交经深中通道前往深圳前海上班,整个行程不到1个小时,殷先生则开车去珠海高新区上班。中山市成为两人生活的新起点。

据了解,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与此同时,大湾区不少城市推出了相应配套措施,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出行。深圳、中山两市开通15至20分钟一趟的跨市公交。此外,深中跨市公交线路在两地都开通了接驳公交线路。

“深中通道开通后,极大地方便了两地居民出行,不仅缩短了身处异地的亲友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灵距离,希望未来大湾区交通能更加便利。”殷先生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深中携手“桥”见未来

时间回到2019年,瓦特智汇(广东)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瓦特智汇”)负责人雷云波切入大功率LED驱动电源赛道,在深圳成立公司开始研发产品。为了进一步推动研发成果转化,雷云波经过多番调研,决定将企业落地中山市小榄镇,通过“深圳研发+小榄生产”模式,开启企业发展壮大的“双城记”。

“深中通道的规划,让公司在进行顶层设计时有了更科学合理的考量,即‘深圳研发+中山制造’。”雷云波分析,深圳有创新的土壤,在深圳搞研发很容易形成合力;中山则汇集了各领域的大国工匠,“中山智造”涵盖各行各业,这里是高质量产业化的理想区域。

2021年7月,瓦特智汇在小榄镇投产,引进了行业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专注于中大功率LED驱动电源、光伏逆变器、工业电源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如今,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深中同城生活愿景也加速照进现实,雷云波对企业未来战略发展布局有了更加清晰、更加笃定的思考。

“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密不可分,研发与生产、供应链、品质、业务等部门间高效的日常交流对企业经营发展非常重要。”雷云波表示,深中通道大大缩短了深圳到中山的车程,这非常有利于公司深圳研发团队与中山制造基地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速度,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雷云波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瓦特智汇将充分利用深中同城化的优势,在深圳孵化一些前沿的科技项目,在中山小榄生产基地进行转化量产。目前,公司准备启动的项目有微型光伏逆变器和高速BLDC电机。

深中通道的开通,为深圳和中山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更加便捷的桥梁。未来,随着两城交通时间的缩短,企业间的互动将更加频繁,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整合也将逐步加深。作为珠江西岸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山市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把握新机遇,中山市已经有所行动。今年中山市政府1号文件《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提出,支持深圳等外市科技计划项目到中山开展成果转化,享受国家、省级项目成果转化同等政策待遇,对企业研发经费最高补助500万元。

此外,中山市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就近使用深圳科创资源,与深圳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稳定的合作渠道,加快研发和成果产业化。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08日  第03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深中通道
  • 中山翠亨新区
  • 广东中山
  • 粤港澳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