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钱小萍推动宋锦创新发展

典雅宋锦 走入寻常百姓家

2024年11月28日 15:12:1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伟健

入夜时分,华灯璀璨的江苏省苏州古城区里,身穿宋锦“新中式”服装的年轻人流连于古宅深巷、小桥流水之间。往南数十公里外的吴江区盛泽镇宋锦文化园里,前来选购宋锦箱包、围巾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墙之隔的宋锦织造车间里机器轰鸣,上百台织机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宋锦历史悠久,精致典雅,质地柔韧,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我国三大名锦。在北京举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以宋锦制作的华服惊艳亮相。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宋锦织造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

时间回到1998年,当时苏州最后一家宋锦厂倒闭。彼时,创办过苏州丝绸博物馆、复原过大量丝绸文物的高级工程师钱小萍就住在这家厂子对面。宋锦真要成为历史遗迹了吗?钱小萍毅然决定尝试“复活”宋锦。凭着一片从古玩店找来的残锦,她奇迹般地让已经在市场上消失的宋锦“重生”,并不断创新,让宋锦焕发新生机。

克服重重困难,“复活”宋锦织造技艺

走进满目锦绣的苏州丝绸博物馆,在一座并不起眼的两层小楼里,记者见到了86岁高龄的钱小萍。

钱小萍复制过很多丝织文物。然而,说起“复活”宋锦,她依然感慨万千。

在钱小萍看来,织造宋锦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千上万根经线、纬线来回交织,一根丝也不能“走错”。这就需要前期设计好图案、结构和上机工艺,从设计、意匠图绘制、挑花结本、装造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密的“代码”和“程序”。

说话间,钱小萍从书柜里拿出一个本子,纸张已然泛黄,但扉页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钱小萍1966年4—6月”。

那一年,在苏州丝绸研究所工作的钱小萍被派到苏州宋锦织造厂调研。其间,她在这个本子上写下了一篇篇与宋锦有关的日记,而这也成为后来“复活”宋锦难得的资料。

“复活”宋锦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现存的宋锦实物。一次偶然的机会,钱小萍在一家古玩店找到了一片菱格四合如意锦残片。得知钱小萍的用意后,古玩店店主李品德欣然将残片出借。

样片找到了,接下来就要进行织物和上机工艺分析,并复原专用织机。苏州丝绸博物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传统织机,但它们都无法织出宋锦。钱小萍解释,织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内部构造差异很大,复原宋锦织机也是一项大工程。

从设计图纸到产品,还需要一个设备齐全的试样车间,钱小萍只能四处奔走寻求帮助。苏州一家丝绸企业的经营者被她的诚心打动,愿意提供车间和设备,并且还安排工人配合她做实验。

就这样,经过潜心研究,钱小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将宋锦“复活”出来。有一天,钱小萍再次来到李品德的古玩店。她一手拿着几年前借走的那片残片,一手拿着一块她刚复原出的菱格四合如意锦。

李品德这才意识到,几年前借出的残片,那颗硕果仅存的宋锦“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宋锦不再是历史遗迹,在钱小萍的努力下,这项宝贵的非遗技艺“重生”了。

复制经典作品,推动创新发展

在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一层,有一间织物小屋。步入其中,浓郁的年代感扑面而来,一页页泛黄的设计手稿、一张张蕴藏动人故事的老照片、一幅幅复原出的宋锦作品等都收藏于此。

2006年,宋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钱小萍被评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锦,开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钱小萍没有停下脚步。她继续研究,先后复制出“北宋·灵鹫球路纹锦”“明·黄地吉祥宝相八达晕锦”等一系列的宋锦经典作品。

2009年,她想复制一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锦图轴。这幅作品由清代苏州织造局根据宫廷画家丁观鹏的画图织造,色泽华丽、图案精美。钱小萍没见过原件,仅凭历史图稿,要复制出这幅大作,难度极高。但她还是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

她开始废寝忘食地研究,无论是原料组合、复杂的织物结构,还是纹制技术、装造技艺都得反复琢磨,仅草图就画了厚厚一大沓。就这样,经过长达6年的攻关,钱小萍终于将这一作品复制出来。

执着于“复古”的同时,钱小萍也注重创新。在钱小萍宋锦大师工作室,创新无处不在。产品展区里,各种织物琳琅满目: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被“搬上”了宋锦;她博采众长发明的“双面彩色提花织造纱罗织物”集宋锦、纱罗和少数民族织锦技艺之精华,还获得了江苏省丝绸新产品奖和苏州市纺织丝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如果守旧不变,年轻人是不会喜欢的。古老的宋锦应该与时俱进。”钱小萍说,多年来,她推出的宋锦和其它丝绸新品种已经有上百种之多,其中很多都成为“爆款”。

培养后继人才,编写专业书籍

钱小萍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创新宋锦的事业中来。

为将自己在丝绸设计上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后人,2023年,钱小萍创办了钱小萍丝绸织物设计研修班。“我要把60多年的织物设计知识和经验教给学生,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织物设计人才。”钱小萍说。

10多年前,创办了“上久楷”宋锦品牌的吴建华在钱小萍的帮助下,研发出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和各项技术参数的电子提花机,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他的儿子吴振飞又参加了研修班,成了钱小萍的徒弟。3个月学习下来,吴振飞进步飞快。

为了更好地培育人才,让宋锦这项非遗技艺发扬光大,钱小萍还撰写了《中国宋锦》《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中国织锦大全》《中国古今蚕桑丝绸技艺精华》等专业著作,全面、系统阐述丝绸的历史文化、织物结构、纹色及制作技艺等,大大降低进入宋锦行业的门槛。

随着国风国潮备受青睐,宋锦也迎来发展新机遇。如今仅苏州一地,从事宋锦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就有几十家。古老的宋锦正以更多彩的面貌、更年轻的姿态、更新颖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拥抱”更多年轻人。

责任编辑:张阿嫱
  • 苏州丝绸博物馆
  • 非遗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