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方精密成立仅3年,就先后设立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海外分支机构。出海4年,产品远销35个国家,海外销售额占比达50%。海外客户中,90%以上来自发达工业国家的顶尖企业和科研机构。一家成立于广东深圳的精密制造创业公司,在成立后的短短数年时间,是如何用原创的技术和产品征服全球的?
作为一项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增材制造(即3D打印)技术自问世以来,发展多年,依然处于乾坤未定之格局。
成立于2016年的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留美创业团队的带领下,敏锐地发现了增材制造在高精度领域的空白,带着“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的信念,摩方精密成为全球唯一攻克增材制造2微米级生产精度,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企业。
这意味着,摩方精密大大拔高了传统精密制造工艺的上限,帮助企业缩短精密器件的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工业科技日渐走向精细化的当下,其还可能通过颠覆和创新,助力各行各业突破精密制造的瓶颈。
原创的垄断技术,让摩方精密迅速获得国际关注,令其在短时间内打开了全球市场,创造了国内企业将原创高端设备反向出口发达工业国家的盛景。
出海版图:出口美、日、德等35国,90%以上客户来自发达工业国家
2019年初,美国一场工业展会上,一家叫摩方精密的中国企业生产的增材制造设备,很快引发了围观。它的打印精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微米。这意味着,3D打印在制造精细度上,出现了颠覆性的突破,填补了微米级精度的空白。
一位外国友人看到摩方精密的打印样件,难掩兴奋之情,他单膝跪在地上,近距离仔细围着样件端详了很久,边研究边讨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热络地与摩方精密的代表们讨论起设备的潜在应用领域。整场展会,摩方精密派去参展的技术代表们几乎从早到晚不停歇地为众人解答问题。
图:摩方精密制造的精密样件
同样的盛况出现在日本和欧洲的展会上。不多久,来自海外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打印订单纷至沓来,由于打印成品总能给客户带来意外惊喜,让企业和科研机构看到了摩方精密的设备在缩短精密器件研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实现产品定制化等方面的巨大价值。
来自各领域领航企业和机构的设备采购订单开始不断增多。仅过了数月,2019年下半年,摩方精密就决定,在美国和日本设立海外子公司,以应对海外旺盛的市场需求。此时,距离摩方精密正式成立仅3年。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颇有前瞻性的决定。海外发达国家一直是前沿科技产品的热销地。据Wohlers Report数据,2022年全球3D打印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别占比34.9%、30.7%和28.4%。其中,美国是全球3D打印设备销量最多的国家,占全球销量的33%。
据了解,2019年以来,摩方精密海外业务销售额年均增速达30%。截至2023年11月,海外业务占公司销售总额的一半,其产品和服务,踏足35个国家,来自全球近2000家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与之建立起了合作关系。这些客户中,90%以上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的发达工业国家,其中不乏来自精密电子器件、医疗器械、通讯设备等不同行业的全球排名前10的企业,以及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诺丁汉大学、德累斯顿大学等在内的海外顶尖科研院所。
技术征服:海外顶尖公司为何选择中国原创技术?
从股东背景来看,除了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的创始人团队,摩方精密的股东还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重庆两江基金、国泰君安母基金、张江科创、建银国际等著名投资机构。也就是说,摩方精密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企业,那么,它是如何做到让全球不同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同时折服的?
摩方精密所在的增材制造行业,本身就是一项颠覆性的制造技术,被称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概念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日本的科学家提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商业应用的增材制造设备则出现于1986年的美国。
迥异于传统”车、铣、刨、磨”等减材制造方法,增材制造基于成型构建的数字模型,将材料在三维方向上采用逐点/逐线/逐层堆积方法,制造出实体构建。这一创新性的制造技术,为制造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法,其不仅可以突破现有加工技术局限,为设计师增加设计自由度,还能通过加强产品集成度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并提升了工作效率,革命性地减少材料损耗实现绿色制造,并能满足高产品性能特殊需求。
摩方精密联合创始人、CTO夏春光,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曾供职世界顶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Lam Research 和ASML,开发出世界最快的原子层沉积(PE-ALD)设备,和用于保证下一代光刻机极度紫外线激光器清洁的关键射频技术。2018年他加入摩方的创业队伍,基于多年半导体设备设计经历,他很轻易地就发现了精密增材制造领域的市场空白。
“各种部件在设计加工时,都要用到图纸,每一张机械图纸中的尺寸都必须带有公差要求。精密部件,尺寸公差要求都是小于+-25微米。而很长时间里,市场上几乎所有增材制造设备所能提供的公差都大于+-100微米。”夏春光表示。
公差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加工尺寸的准确度,若加工尺寸不准,就会影响部件的组装,甚至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纵观全球的精密增材制造技术,一些基于双光子聚合技术(TPP)的机器,可以打印百纳米细节,主要代表厂商包括德国的Nanoscribe和奥地利的UpNano,但都成本高昂,速度极慢,打印幅面小,通常只能用于制作1毫米以下的样品,不适合工业加工的使用。
在摩方精密成立前,市场上的增材制造设备集中在1微米以下和30微米以上的精度范围,而1-30微米区间则存在空白。但这却是一个在精密制造领域有着众多市场需求的精度区间。尤其在当下,各行各业制造产品的性能越来越高,零件微型化趋势非常明显,产品不仅越来越小,结构还越来越复杂。传统加工方式如注塑、机械加工、机械切割,在跟进技术迭代和快速研发方面,瓶颈显著。零件越精密,用传统方式研发和制作的成本就越高。此外,还有大量精细化的器件,传统方法无法制作,也限制了工程师的设计自由度。在传统制作方法框架下,哪怕有好的设计,但是由于生产方式无法突破,工程师们也不得不放弃。
夏春光选择在精密增材制造领域深耕,在他的带领下,摩方精密研发出了全球独有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的技术,正是用这些技术,让摩方精密实现了2微米、10微米的高精度细节打印,并将公差尺寸分别控制在+-10微米、+-25微米范围。用摩方精密设备制造的产品,同时满足工业产品的微型化精度和尺寸公差的要求。摩方精密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成功提供高精度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公司。
摩方精密的创新能力,获得了全球光电科技行业权威奖“棱镜奖”的认可。棱镜奖每年按类别分设奖项,用于肯定当年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一系列最新产品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吸引了一批批国际行业巨头和新兴挑战者同场竞逐,有全球光电行业“奥斯卡”之称。2021年3月,摩方精密击败两家知名美国上市企业,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该奖项的公司。还获得全球3D打印领域知名的TCT“硬件奖-树脂系统”,属国内企业首次。
图:摩方精密制造的精密连接器
布局产业化应用 星辰大海征途初启
进入创立的第七年,摩方精密逐渐从初创走向成熟,其对自身的定位已经从生产制造型企业,转为技术赋能型平台。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不断丰富的潜在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一些高价值精密器件领域,摩方精密已经实现批量化产业应用。例如在牙齿贴面、质谱仪雾化器等赛道,摩方精密与企业或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联合组建实验室平台,加速产品化及市场化进程。
牙齿贴面是一项牙齿美白修复技术。根据华泰证券研究,2020年中国口腔保健消费支出总额达1900亿元,其中牙贴面需求占比约为7%,达133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口腔医疗保健支出依然较低,仅为美国的1/10,韩国的1/20,有较大发展空间。就是在这样一个潜力大、市场广的领域,摩方精密利用高精度制造技术,帮助研发团队将氧化锆牙齿贴面厚度从全球300微米的机加工水平,降至40微米左右,让患者不磨牙或尽量少磨牙,极微创,甚至可能无创地实现牙齿表面美学重建和修复。
在质谱仪赛道,摩方精密有望利用自身的颠覆性技术,解决质谱仪内的核心部件产品在传统生产工艺上的难点、卡点,帮助企业开发适用于质谱前端系统组件的新材料、新结构及新工艺,逐步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完成质谱高值耗材及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在内窥镜、微针贴片、混合微针、青光眼导流钉等生物医疗赛道,摩方精密也搭建了大量的研发合作和创新赋能平台。
未来,有望见到摩方精密赋能各行各业的精密器件制造,实现一些“高精尖”领域精密器件的国产替代,以至于让越来越多的原创高精尖精密器件反向出口海外。
摩方精密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很早就让一向以擅长高端精密制造著称的日本,体察到了危机感。2019年11月,《日经周刊》以“在日本优势领域,中国新兴企业的实力”为题,对摩方精密进行了报道,并表示,“随着该公司制造事业走上正轨,规模扩大,将与以精密加工为武器的日本企业直接竞争。”
当然,实现多领域的批量化、产业化应用,依然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背后除了要坚定不移地投入自主研发和创新,还涉及大量跨产业的合作与协同。以原创技术创造精密制造全球化新篇章的摩方精密,能否继续以技术平台赋能产业,重构产业链,成为“弯道超车”的背后推手,值得期待。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