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种烟叶,秋天种晚稻,这片地每年多赚一大笔,土地也不浪费,太划算了!”近日,在湖南郴州宜章县赤石乡的一片烟田里,烟农刘建礼大叔满脸笑容地挥舞着手中的锄头。他身后的田间,金黄的水稻刚刚采收完毕,农机正在翻耕晒胚,为来年的烤烟种植做准备。
翻耕现场
当地近年来积极推广“烟稻轮作”“烟油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将烟草种植与水稻、油菜等多种农作物结合,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烟农收入增加和乡村振兴的多赢目标。
烟稻轮作,提升土地利用率
赤石乡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是当地重要的烤烟种植基地。今年,刘建礼家的五亩烟田首次尝试“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按照技术指导要求,烟叶采收后立即翻耕田地,施足底肥,紧接着种一季节晚稻。
烟田
“以前一块田一年只种一季稻,半年就闲着。今年试了烟稻轮作,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稻,收入一下子增加!” 刘建礼兴奋地说道。
赤石烟草工作站站长王瑞新介绍,“烟稻轮作”的核心在于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同一块土地实现“一地两种、一地两收”,既增加了产值,又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根据测算,每亩烟田可以增加水稻收益500元以上。”
烟油轮作,美化环境促发展
“烟稻轮作”之外,“烟油轮作”也在当地的田间地头广受欢迎。在宜章县黄沙镇大黄家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成了村民们的“金色宝藏”。
“我们村这两年开始试验烟油轮作。烤烟收货后,秋冬种油菜,不仅多了一份收入,村里还发展起油菜花观光旅游,来了不少外地游客!”村支书吴建明介绍道。
成片油菜花田
通过“烟油轮作”模式,烟农在烟叶种植外,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油菜花开时节,既能吸引游客前来赏花,又可以收获菜籽油,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为来年烟叶种植创造更优条件。“一举多得,真是划算!”吴书记笑着说。
科学种植,技术保障增效益
高效轮作的推广离不开技术支持。当地农业部门和烟草公司联合制定技术服务方案,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烟田轮种水稻
“要让烟稻、烟油轮作模式发挥最大效益,技术是关键。”黄沙烟草工作站站长肖群山说道。比如,烟叶种植后要及时翻耕,深施底肥,提高水稻和油菜的生长基础。水稻种植期间,还需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控制水分和养分供应。
利用烟草工作站闲置广场晾晒晚稻
为了确保烟农学得会、用得上,当地定期举办田间课堂和技术培训。“这些专家手把手教,连种田几十年的老农都学到不少新东西。”刘建礼感慨,“烟稻轮作刚开始还有点担心,现在看产量、收益都比以前好,技术指导功不可没。”
收益看得见,就业有保障
“种烟、种稻,农忙季节一拨接一拨,家门口的活多了,我们这些人一年到头都能有活干。”正在田间忙着运烟叶的村民李秀华笑着说道,“一天能挣100块钱,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
当地人在育苗工场准备水稻秧苗。
除了直接种植收益,“烟稻轮作”“烟油轮作”模式还带动了大量劳动力就业。烟叶采收、稻田管理、油菜花旅游开发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人手,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黄沙镇镇长黄鹏表示,这种模式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提供了更多灵活就业机会。
政策支持,铺就增收路
在政策扶持方面,宜章县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措施,为推广高效轮作模式保驾护航。当地农业部门通过补贴种苗、提供化肥和农机服务,降低农民种植成本。此外,烟草公司还与烟农签订收购合同,保障烟叶销路,让农民种得安心、收得放心。
当地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使得烟稻轮作的实施更有保障。我们计划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形成区域化种植格局,让更多农民受益。”
乡村振兴新引擎,未来可期
“一块地,两种作物,两份收入。烟稻、烟油轮作模式不仅让村民富起来,也让乡村更美更兴旺!”吴建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悉,下一步,当地计划在总结轮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烟叶+”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如烟叶+蔬菜、烟叶+中药材等,以实现更高的土地效益。同时,结合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农业经济示范区。
在宜章这片沃土上,“烟稻轮作”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不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也承载着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美好梦想。(尹超)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