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传统业务趋稳平均毛利下滑

环境产业如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03月21日 14:57:2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郑新钰

时至3月,春意渐浓。近期,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西藏大厦内,一场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引人关注。今年与会嘉宾都摘下了口罩,似乎也预示着行业会迎来新的转机。

见面会上,企业家们直面“行业为什么会陷入低毛利陷阱”“环境企业舵转何方”等问题,他们的共识是:环境产业拼关系、拼资本、拼商业模式的时代已经过去,拼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时代或将到来。

存量市场竞争激烈

行业洗牌加剧

回顾环境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十二五”的美好时代、“十三五”的震荡期和疫情3年的筑底期——

“十二五”期间,各种利好政策叠加出台,不少企业乘风而上,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时期;到了“十三五”,受宏观经济“去杠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投资降温等因素影响,环境行业整体冲高回落。

“优质项目缺乏及融资成本高企,使得环境产业整体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回忆称,那一时期,环境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缩水,混改和重组一时成为行业热点,现金为王和安全经营是行业主轴。

疫情暴发后,环境企业的稳健经营、系统性抗风险能力经历了重大考验。

一个好消息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优势再次显现。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年初以来,全国各地掀起抢抓经济发展的热潮,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始推进实施,其中不少有关环保的项目上架。

“2023年我国经济复苏,政府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导向非常明显。从今年初开始,各地政府大量收集环保类和环境治理类的相关项目。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一些新的机会。”在瀚蓝环境总裁金铎看来,在新的热潮中,企业需要识别哪些是机会、哪些是诱惑,找准节奏和切入点入场。

“近年来,环境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李其林表示,一方面存量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行业“洗牌”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及资本运作能力的大型央企、国企进入市场并成为业内重大项目的推动主力。

据不完全统计,央企已有近半数企业布局生态环保产业,20多家省级环保集团相继成立;与此同时,过去3年,也有50家左右环境细分赛道的民营环境企业实现上市。

对此业内认为,新形势下,央企体系和省级市场是否形成封闭市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将如何分一杯羹?都是当下环境产业竞争格局面临的问题。

融资难题仍在平均毛利率出现下滑现象

产业与资本是经济体系发展的两翼。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于环境产业而言,两翼并不平衡。

一直以来,环保项目由于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普遍存在融资相对较难的问题。

债权融资方面,虽然近年来绿色金融、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新型融资工具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离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仍有一段距离。股权市场方面,环境上市公司的市值总体处于低位区域,主流环境企业近年来的涨幅相较其它战略新兴产业仍然较低。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上市公司相关统计数据,相较于“十三五”时期毛利率的稳定水平,“十四五”期间环境产业平均毛利率持续下滑,而2021年至2022年这一趋势仍未好转。对此,有观点认为,环保行业难逃低毛利率陷阱。

“低毛利率并非指绝对值,而是跟过去相比有所下降。”李其林表示,毛利率下滑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及行业同质化竞争影响,但也是行业竞争力减弱的明显标志。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产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它并不具备追求高毛利率乃至暴利的行业属性。

对此,李其林呼吁,基于环境产业的特殊属性,在环保赛道上应该有一些特殊的金融政策或者定价模式。

综合环境治理需求愈加明显“环保+”扩展产业内涵

尽管环境产业面临诸多挑战,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如今,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环境产业内涵被数倍打开,产业责任也数倍增加。

“在‘双碳’战略提出之前,很多业界同仁干的事实际上就是减污降碳。‘双碳’目标的提出把整个行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雪浪环境董事长、总经理胡建民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在传统环境业务趋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向着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延伸,这就极大地扩展了环境产业的内涵。”李其林说。

那么,环保市场新的增量空间具体在哪里?

李其林对此的看法是,当前市政领域环境治理已逐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在局部区域需求以及提质增效方面还有待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市场空间尚未充分打开,同时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仍需重点关注。

“节能环保,这个词打断骨头连着筋。能源和环保是相关性非常强的两个产业。”在胡建民看来,眼下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材料生产制造过程会为环保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去年我们公司进驻到锂电池生产领域,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他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在新业务探索方面,“环保+新能源”“环保+低碳节能”“环保+新材料”“环保+资源化”已经成为40多家环境上市公司的选择,部分公司市值和业绩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多位企业家看来,未来围绕“一企、一园、一城”的综合环境治理需求愈加明显。

“龙头企业整合市场,制定商业模式;科技企业专注创新,协助提升盈利能力;运营企业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金融企业投资创新溢价,投资资产增值。”李其林说,这种多元协同合作,可能是未来环境产业再次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场景。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3月20日  第06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环境保护
  • 环境污染
  • 毛利率
  • 环保
  • 环保行业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