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高水平打造宋韵文化特色地标

2024年03月26日 10:22:0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马颖杰 蓝佐坤 戴辰

宋韵记忆,韵在“临平”。作为古都副城、南宋重镇,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所彰显的风尚气韵是宋韵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码临平宋韵文化基因对当下思想形态、建筑形态、社会形态、文艺形态、政治形态和宗教形态的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临平区聚集了“明因寺遗址公园”“大运河(临平段)船民习俗”“上塘河遗产”等众多宋韵元素符号,要解码内蕴要素,拥抱文化数智化,以此呈现宋代临平文化的鲜明特色,打造彰显宋韵风格、浙江特点、现代元素的文化标识。

系统解码文化基因,构建临平宋韵品牌体系。临平区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尤其其境内的上塘河在南宋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主航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典故和文物资源。关于临平运河文化、宋韵文化已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然而也面临宋韵文化沉浸体验场景缺乏、研究内容不够深广、国际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有待扩大等问题。当前,临平区打响宋

韵文化地域品牌,要注重优化宋韵文化研究、传播、转化工作机制,在推进宋韵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和申遗工作中,把握好南宋文化与其他时期文化、精神性宋韵文化与物质性宋韵文化、宋韵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以赓续“临风雅颂·宋韵临平”文脉为核心,挖掘临平宋韵内蕴的物质、精神、文化语言和符号、规范等要素,高标准打造“宋韵临平”区域品牌矩阵,增强临平宋韵文化的辨识度。

建设上塘河宋韵文化带,打造世界级展示窗口。上塘河是临平宋韵文化之灵魂,围绕“山水融城,多元汇聚”的上塘古韵寻踪主题,集中打造上塘河宋韵文化带,以数智赋能,构筑一张文商体旅融合的世界级名片。

规划先行,遵循“128”上塘河宋韵文化带建设规划。始终遵循建设规划,坚持以建设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区为统揽,增设上塘河古韵文化展示馆,以点带线增强上塘河宋韵文化的影响力。以上塘河(古运河)文化和宋韵文化为抓手,推出类似《如梦上塘》的实景演出。

抢救第一,优化上塘河自然人文景观风貌。聚焦建筑遗产保护,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完整保护桂芳桥、龙兴寺等古桥古建筑的特有属性,实现上塘河历史遗迹可持续传承。着力城市节点建设,展现上塘河新气质。融合上塘河听戏喝茶文化,打造“烟雨江南”城市舞台,因地制宜增建影像背景墙和底面铜雕。保护上塘河自然风貌,做好沿岸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工作,拓展上塘河沿岸的增绿空间,提升上塘河附近驿站休闲游憩功能品质。

保护为主,坚决守护上塘河宋韵文化沃土。稳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展示工作。推动水丝棉、茶食等手工艺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打造出“塘栖百匠”产业工坊。注重宋代临平诗词赋的挖掘。宋代临平诗歌的成就远超唐代,北宋的苏轼、杨杰、秦观、释道潜、蔡襄等都有关于临平的诗作,同时,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展示临平水浒文化、临平山文化、海棠文化、苏东坡文化和塘栖文化等。做好传统元素的再创作。整理、加工和改编具有上塘河宋韵文化特色的诗词赋和戏曲剧目进行演出。

活化为辅,由物及人展现上塘河宋韵文化。从博物馆层面展示宋韵文化。持续推进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临平方志馆的建设,串联全区各类宋韵文化相关空间,进一步打响“南宋副城”城市品牌。从生活层面展示临平宋韵文化。开展宋韵文化特色的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支持文化机构创作影视、动漫、文学、艺术、书法、篆刻、雕塑、演艺等作品,支持企业创制宋韵文化的服饰、美妆、瓷器、团扇、丝绸等生活用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宋韵文化节庆品牌,高水平开展宋韵主题文化节、学术论坛、保护传承展示、重大成果发布等配套活动。

多措并举,丰富上塘河宋韵文化建设路径。找准传统宋韵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出与临平诗词赋相关的节目,促使临平宋韵文化进入公众视野。城市联动共创。提升临平宋韵文化的价值增量,将上塘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区域经济价值。发挥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塑造文化IP阵地作用,以各城市协同合作、产业共营增强宋韵文化的影响力。政府与社会共同经营。政府统一规划资金、土地、设备和人员等治理资源,并按照公益性和市场性两条路径进行划分,投资建设临平宋韵文化公益性项目。

合理利用,打造南宋数字文旅“高峰领域”。打造“文、情、商、学、养”五位一体大旅游产业,对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推动数字文化、设计服务等文化产业发展,推出上塘河品茶听戏、乘船夜游等系列旅游路线。创作一批精品文艺作品,实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计划,创新“宋韵文化数字推广人”谷小雨的内容生产、场景应用、情感交互机制,创建数字IP。打造一批文化“事标”。寻根上塘河历史底蕴,讲好“苏轼八过临平”“文天祥明因寺谈判”“韩家军马战临平”等系列故事。建立上塘河文化创意园,凝聚“青瓷”“佛教”“诗词赋”等诸多宋韵元素,推动上塘河宋韵文化的规模化发展。(第一作者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第二、三作者单位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25日  第17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宋韵文化
  • 地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