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稳企保供,多地送来政策及时雨

2023年01月10日 10:14:00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方紫薇

新年新气象,复苏正当时。多地纷纷抢抓时间窗口,打响“拼经济”第一枪。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响应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地政府发布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力促进复工复产,保证生产不断线、新春不打烊。

各地颁布了哪些措施?为市场主体带来哪些利好?2023年,强势政策对经济有何提振作用?对此,记者进行了梳理与采访。

稳企纾困强主体各地送上政策大礼包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增长,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稳住经济大盘,稳住市场主体,各地近日正在争相推出“政策大礼包”,扶危纾困,暖企解忧,为市场送来及时雨。

重庆市印发《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在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11个方面提出了181条措施。此外,重庆市还发布《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围绕9个方面出台了23条具体政策措施,细分出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终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等行业支持政策。

河南省印发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围绕消费、投资、产业、市场主体、外资外贸、民生等6大领域研究谋划了90条政策措施。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撑保障作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

山东省印发《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一批)》,清单包括2023年的新政策27项和2022年政策清单中的延续执行部分214项。在2023年新政策中,强化助企纾困,聚焦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提出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亮点频出,为企业送来融融暖意。

河北省印发《关于落实加力振作工业经济重点任务的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26项举措加力振作工业经济。其中包括保障“白名单”企业有序生产,持续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落实“白名单”、一事一协调制度,做好工业领域电子通行证核发,通堵点疏卡点等措施。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表示,新年伊始各地就高规格发布稳经济政策,这个行为本身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

此外,积极应对外需不足的局面,地方政府利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东风,组织企业出海,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据了解,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湖南等省份的外贸企业纷纷组团远赴海外参展,维护客户关系,争取订单。

面对市场主体“走出去”的热情,政府与银行都给予政策支持。中国银行出台了《中国银行支持外贸“出海抢单”跨境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八项措施服务外贸企业发展。青岛专门出台《2023年走出去拓市场促招商抢订单工作方案》以及配套制定的《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打出“青赴全球出海招商”的“方案+政策”组合拳。

复工复产正当时新春经济不打烊

重大项目开工、发钱留人、跨省抢人、逆向招工……新春在即,各地为了保证新春供应链稳定,正在开足马力复工复产,博得新年“开门红”。

稳制造就是稳就业、稳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2022年1月至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制造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发挥了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各地的重大项目正在陆续开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

近日,四川省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上,423个重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总投资7483.7亿元。三亚市2023年“开门红开门稳”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项目54个,总投资超100亿元。南京市江宁区4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80亿元。上海静安、徐汇、金山等区也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做好春节稳产保供工作,制造业留人就要用“真金白银”。

近日,浙江杭州发布《关于“抢先机、拼经济”实现开门红的实施意见》,出台30条措施,提出向春节留杭的省外员工发放600元消费券,对2023年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杭州规上企业,符合条件的,杭州将按坚守岗位的外省籍参保员工每人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

福建省厦门市人社局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最新通知,将对不停产的企业予以支持。在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期间开工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根据实际在岗生产的职工人数、天数,按照150元/天·人的标准给予稳就业奖励补贴,单家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此外,厦门还支持企业运用“用工调剂”机制和政策解决短期用工问题,精心组织开展稳工招工抢开局活动,加快供需对接等。

——跨省抢人、逆向招工、招聘回暖,为生产注入“强心针”。

保用工就是稳生产,广东省作为我国农民工第一大省,全省农民工总量达到4200万人,其中外省农民工有2300万人,约占全国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32.3%。

2022年12月19日,广东中山10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赴广西,对接“抢人”。据了解,广东省将开展“百日千场助万家”招聘对接专项行动,省市联动与省外重点劳务输出省,将开展线下对接、线上对接、人社部门对接、校企对接、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共享用工对接、服务专员对接“六个对接”活动2000场以上。

“这些稳经济的地方政策有助于加快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速度,且能够在春节期间加强供应,保证供应链和市场主体企业稳定运行,保证生产制造供应链的稳定,为2023年经济全面复苏打好基础。”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提振信心强预期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市场信心的最大来源,是防疫政策优化放开,疏通了人流、物流、商流。限制供应链运转与生产生活的主要因素消除,消费者将以报复性消费拉动国内需求。”盘和林认为。

随着多项政策密集出台,不少研究机构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有明显复苏。

高盛研究部预计,重新开放意味着2023年中国可能迎来强劲的消费反弹、核心通胀率走强和周期性政策逐渐回归正常。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将加快至4.5%。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报告称,在多个利好因素带动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达到4.8%,呈现各季度经济增速逐渐加快的态势。

国泰君安相关研报表示,制造业短期承压,随着未来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机械行业将跟随宏观环境的好转而复苏。此外,中国企业信贷持续好转,也推动制造业复苏。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报告显示,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全国多地疫情扩散等短期因素影响产出增速及企业预期,但未来随短期冲击影响消退,终端需求季节性回暖叠加上游成本端压力减小,工业企业生产激励存在支撑。

“2023年国家将更加重视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

“2023年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一方面维持稳定,比如保交楼,稳金融;另一方面着手提升就业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有收入就会有消费,有需求,这将会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企稳反弹。”盘和林说。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05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企业经济
  • 经济学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