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近期,“中药咖啡”的风潮,正悄然在成都、哈尔滨、上海和广州等地兴起,其中不乏当地中医馆与咖啡品牌联名,或是跨界试水,亦有不少咖啡品牌自立门户。
东方IC
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一股“中药+”的风潮正在餐饮界悄然兴起。从中药茶饮到中药咖啡,再到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中药元素被巧妙融入各类食品饮品中,不仅为传统餐饮市场增添了新意,也满足了年轻人对养生的追求。然而,这股热潮背后,中药餐饮的真实养生效果与高昂售价却引发了广泛讨论。
当各大连锁咖啡品牌在茶咖、果咖品类不断内卷,将咖啡与茉莉、碧螺春等茶叶,开心果、橙子和蜜桃等水果各种搭配,不少城市却开始将中药材融入咖啡,辟出一条新中式咖饮的新路径。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中药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店铺往往以“药食同源”为卖点,将中药材与年轻人喜爱的食品饮品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新颖的产品。记者走访多家中药茶饮店发现,店内顾客多为年轻面孔,他们或是对传统中药文化充满好奇,或是被产品宣传的养生功效所吸引。
“中药+饮品”的玩法,并不算新鲜。早在前两年,中药奶茶就曾掀起过热潮。同仁堂、童涵春堂、张仲景大药房、华北制药等国药老字号就曾在2021年前后跨入了新茶饮赛道,另外也有一些城市出现了本地药房推出了中药奶茶店,往往藏于中医馆、药房内。
分别在2021年3月与2022年1月两笔融资的椿风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主要产品线包含纯草本茶饮、结合养生理念的奶茶和鲜果茶,比如熬夜大补水、刮油水、小吊梨汤等养生茶“标配”,以及袪湿茯苓百合薏米水、胶原三宝鲜奶茶、菊花柠檬百香果等“功能性”茶饮。据媒体此前公开报道,其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了150家。
然而,随着中药餐饮的火爆,其高昂的售价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市面上,一个中药冰淇淋的价格可能高达38元,一个中药面包更是动辄52元,远超同品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这不禁让人质疑:这些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面对中药餐饮的火爆与争议,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这类产品。专家指出,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因此,商家很难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到尽善尽美。专家提醒,这些新兴的中药餐饮更多以宣传养生观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认同为主。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