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色旅游

安徽铜陵:

千年古城文韵新

2023年09月22日 12:46: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安徽记者 孔令晖 通讯员 李融融 杨征

安徽铜陵因铜而生、以铜得名,绵延千年的铜文化为铜陵增光添彩。进入新时代,铜陵市持续做深做实铜文化系列文章,先后建成国际铜雕艺术园、海峡两岸铜雕艺术研究院、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铜官府铜工业文化产业园、铜官山1978文创园、西湖铜艺小镇等铜文化空间,培育形成平台推介、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体系,让古城焕发新生机。

上下聚力搭建“好舞台”

“去年,我们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铜陵)文创设计大赛吸引了全国23个省的高校师生、文创设计师参赛。”铜陵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大赛的主题是铜文化,目的就是打好铜文化牌,多渠道塑造铜IP。铜陵市举办了“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首届城市IP大赛”“海峡两岸(铜陵)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此外,铜陵学院等高校设立铜业学院、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铜雕艺术研究院、铜雕工作室等,铜文化企业也纷纷联动各大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

作为首届海峡两岸(铜陵)文创设计大赛的发起人之一,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副主任刘哲军积极联络省内外高校,持续宣传推介“中国铜艺之都”。刘哲军说:“我们用了整整10年时间,建设铜陵市铜雕艺术研究院。研究院有铜艺交流、铜艺人才培养、铜艺非遗传承、铜艺产品设计、铜艺研学5个方向。”通过大赛平台,连续两年为铜艺企业和全省工业设计大赛架起桥梁,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系统培养铜文化人才

2013年,《铜陵市铜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铜艺之都”,针对铜艺人才提供系统培训、畅通申奖渠道、鼓励金融扶持、支持创新创业、强化宣传推介。2021年12月,《铜陵市“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印发,持续聚焦“铜艺之都”,重点关注铜文化IP打造、铜文化人才培养。

“我们已经举办了3次‘大国工匠’铜艺主题培训活动,联动国内知名铜艺企业和专业院校人才,培养了200多名铜艺技艺传承人。”刘哲军表示,培训人员包括企业职工、学校师生、社会人士等,“点对点”做好人才输送和保障工作。

“从规划制度的‘顶层构思’到人才发展的‘中台建设’,再到服务人才的‘基层实践’,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一盘棋’,对铜文化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荣华告诉记者,“这些年,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的人才纷纷来到铜陵,‘中国铜艺之都’的品牌越擦越亮。”

以铜IP打造“生态圈”

“10年前,铜官府铜工业文化产业园只是我们的一个设想,如今已成为铜陵的‘网红’打卡点。”铜官府铜工业文化产业园负责人郭飞表示,“我们引进两家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了铜文化产业园,用500吨铜打造了一座诉说铜文化前世今生的铜房子,用铜文化的厚重和多彩来呈现‘铜都’的魅力。”

被誉为“中国铜街”的特色铜文化一条街点缀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铜官山1978文创园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铜博物馆、铜官山1978文创园、西湖铜艺小镇、国际铜雕艺术园等成为“网红”打卡点。

为建设好铜文化“生态圈”,铜陵市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铸造学会、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精心打造了“铜文化书系”丛书,全面、真实地反映中国铜文化的源远流长、绚烂多彩。

铜文化需要“出圈”。铜图文创的张兴胜一直从事文创工作,2022年底,他打造了“铜徒学堂”,原创铜拓本画研学项目从图书馆开到了犁桥水镇,报名的家长和孩子络绎不绝。

“在铜陵,父母带孩子来体验铜拓本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张兴胜说,“从理论到实践,从大人到孩子,从‘行家’到‘铜粉’,铜陵随处可见的铜文化符号、铜文化产品、铜文化地标、铜文化集聚区等让市民更有文化自信。”

目前,铜陵铜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数据显示,铜陵市已有铜艺术设计生产制造企业40余家,铜艺文化企业16家,竞争力日益增强。

责任编辑:刘欣蕊
  • 安徽铜陵
  • 旅游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