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欧亚科学院落地东莞

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首届院士论坛在东莞举行

2019年07月30日 01:32:42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刁静严

a1421e9411a0945df24919df11ba9dd.jpg

正在建设中的东莞国贸中心。.jpg

正在建设中的东莞国贸中心。

e7f56d9350f160e316b2f5d252849e5.jpg

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首届院士论坛现场。

25f33b2b5306662167f38c747536e58.jpg

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首届院士论坛现场。

东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东莞产业发展又存在哪些机遇?

7月23日,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首届院士论坛(下称“院士论坛”)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本次论坛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东莞市政府主办,是今年6月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地、数字研究院、水氢研究院落户东莞之后的又一举措。

在论坛上,与会院士专家同广东省、东莞市政府部门、企业代表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为主线,为东莞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出谋划策。

据悉,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任务。2016年,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三五”规划。

论坛上,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执行主席王钦敏指出,广东省,特别是东莞市,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创新经验,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据介绍,东莞市毗邻广州和深圳两个大湾区的极点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成本又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发展空间优势。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东莞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创新型经济建设的步伐,成效显著。根据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高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显示,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增至5798家,总量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设立研发机构的29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比预计达2.5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位于松山湖的广东(东莞)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院士专家建议,要持续提升东莞的城市品质。“近些年,东莞承接了许多从深圳、广州等地转移过来的企业和人才,主要原因是因为东莞还是一块价值洼地。”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张景安直言,能否把这些企业和人才留在东莞,主要是看东莞未来的营商环境和城市品质。“东莞一直按照‘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水平,这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持续提升东莞整个城市的面貌和品质,把东莞在房价和生态环境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东莞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景安认为,东莞应进一步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传统产业做优做强,尽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加强与国家制造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相关大学的联系,推动装备制造先进技术与产品落地东莞。与此同时,适时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丰富和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曾在20多年前来过东莞,直到今年再次来到东莞调研,我发现东莞的产业依旧保持着向上的干劲儿,令人惊喜。”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赵新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东莞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无论是体制机制上的变革,还是产业技术转型方面的变革,都有一批企业在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市场化应用,发展前景良好。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劳帜红指出,此次院士论坛搭建起了业内专家学者交融思想、链接智慧的桥梁。希望东莞市政府紧密联系好国际欧亚科学院科学中心,依托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地,深度整合创新资源,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东莞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据东莞市副市长刘炜介绍,2018年,东莞具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5800家,其产值超过1万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5%,全市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210亿元。东莞的制造业不仅在总量上比较大,在结构上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也超过一半,达到52%,这表明东莞的制造业在不断地转型升级,这与创新驱动发展密切相关。

“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创新驱动作为东莞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启动实施了‘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不断加强。”刘炜说。

专家论道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 张景安

探索科学院科研成果如何与企业对接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落户东莞,将长期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未来,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优化,不断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业孵化能力和集聚人才能力,成为东莞集聚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支持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欧亚科学院集中院士智慧,每年为东莞提出创新发展报告; 第二,通过欧亚的院士大讲堂,全球都可以与东莞进行互动;第三,欧亚与东莞的十大产业和五大领域分别成立一个专家对接小组,广泛创新,使企业与院士的对接更加畅通;第四,科学院负责保证引进人才引进项目;第五,科学院将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打造创新生态,整合创新资源,把全世界创新东西凝聚到东莞来。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广东省外国专家局局长 劳帜红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一直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创新驱动作为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2018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

一直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在不同领域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广东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为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难题贡献了力量,也为广东省产业转型提供了不竭源泉。

接下来,希望东莞市政府紧密联系好国际欧亚科学院科学中心,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基地,深度整合创新资源,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实施。同时也诚挚希望各位院士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支持广东及东莞的建设,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贡献。

广东省东莞市副市长 刘 炜

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赋予活力

东莞是一座人文荟萃、商机无限、充满活力的国际制造业名城。近年来,东莞以建设国家创新城市为契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目前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15多万户,其中工业制造业企业17万家,规模以上的工业制造业企业超过了1万家,形成了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的制造业不但在总量上比较大,同时在结构上先进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达到了39%,表明东莞的制造业在不断转型升级。去年,东莞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高端研发平台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营,广东省材料实验室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营……

目前,东莞正处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各位院士、专家一如既往大力支持东莞的科技创新工作,助力东莞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将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条件,为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地提供支撑提供支持。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郭华东

设立数字丝路国际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一个国际创新基地,东莞是这个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东莞正在打造功能完善、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东莞设立“数字丝路国际研究中心”是一个科学的选择。

依托粤港澳湾区的国际环境,这个机构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它将极具应用共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数据资源优势;二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的决策依据形成决策支持的中心;三是形成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科学发展和技术突破的并行发展;四是有利于吸引国际人才聚集,形成国家国际科研机构人员为主的高端人才库。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 王秉刚

建议制定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时间表

制定大湾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应该结合大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结合起来。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应该加大步伐,制定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交、出租、共享、物流、环卫等方面)的电动化时间表。鼓励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研究制定补贴退出政策措施。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绿色高效安全的交通体系,使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能够走到国内前列。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大讯飞副总裁、讯飞AI研究院联席院长 李世鹏

打造本土特色,布局数据制造业

东莞市的优势是制造业,是“世界工厂”。

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中,不能随大流,而是要针对自己的制造业基础, 结合人工智能的新特点、新工具和新思维,把制造业升级为智能制造业,让东莞成为新的“世界智能工厂”。

与此同时,加快布局为智能制造业服务的数据制造业、智能制造业应用人才培养战略,才能保证东莞在人工智能新的浪潮中技术领先、 产业领先且可持续发展。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 李闽榕

大力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承担改革的突破和试验者旁观者角色,大湾区必须勇于担当,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

大力推动科技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方面,需要生产与研发为一体的企业;另一方面,要创造核心科技,保护多功能一体的专业化科技创新试验园区,通过这种措施来推动科技的发展。此外,还应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创新之路拓展出更多的成果。

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廖 兵

应扭转产业“偏科”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偏科”:软件设计强,硬件制造弱;硬件制造中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应用端强,上游的关键元器件弱,特别是元器件制造所需的关键设备、材料与检测弱。

东莞应重视产业链薄弱环节,打造有特色的新一代信息产业;以东莞支柱产业制造为重点,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将深度学习技术与工业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结合,解决制造业中产品设计问题、加工问题等问题。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进一步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在3C、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及细分领域应用,带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在协作机器人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部署;在市场前景更广阔的服务机器人领域,探索新的机器人技术发展路线。

(本版内容由中国城市报记者刁静严、实习生余秋池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7月29日   第 10-11 版)

(原标题:欧亚科学院落地东莞 助力科技成果生根开花 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首届院士论坛在东莞举行)

责任编辑:越玥
  • 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论坛,东莞,欧亚,科学院,科技成果
分享到: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